温泉小学优质均衡区自评报告
作者:福州市温泉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08 点击次数:250

福州市温泉小学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自评报告

【基本情况及综合荣誉

福州市温泉小学前身为大根区联立第五国民学校,1951年改名为温泉小学。2007年8月份搬迁至福寿巷27号。2019年5月学校完成了建设与改造,现为建筑面积19675㎡,占地14290的环境优美整洁、活动场地充足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78班,4419名学生,192名教职工学校近年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冰雪运动特色项目学校、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省平安校园、省少先队优秀大队、省基础教育体育学科教研基地学校、市文明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足球特色传统项目学校、市绿色学校、市智慧校园试点校、市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试点校等。

【教研队伍发展

学校现有189位专任教师,其中170位老师达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9.47%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4.28。其中骨干教师为50人,占教师总数的26.32%每百名学生拥有骨干教师数 1.14 人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人数41人,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0.93。

关注教师梯级成长,鼓励老师制定各个阶段的成长规划。充分了解教师自我成长需求,努力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如市级开放日暨学区共同体活动,三校联谊互动交流活动,学区教学研讨活动,区级年段教研活动,各级各类送教活动等。力求扩大名优骨干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奠定基础 。各教研组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在教科室的引领下由教研组长负责,各教研组围绕学期教学研讨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近三年,我校开展了各学科26项课题,其中省级6项、市级9项、区级11项,教研结合,提高教学质量29位教师获各级人才称号,教师论文CN发表共计82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共计398人次,骨干教师送教送培达65人次。

【信息化工作】

教师通过运用各级教育信息化平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掌握相应的应用技术,有效利用线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线上课堂、同步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形式,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教学信息化水平达到较高标准,更便捷、更高效地达成教学要求。

1.我校抓住建校契机,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深入思考,把钱花在刀刃上,选择数据反馈器,尝试了“基于即时反馈数据精准教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通过“麻吉星教学发展智能平台”大数据的精准刻画,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出科学评价,同时,通过数据反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向着以生为本→学生中心的智慧课堂发展。解决现实大班化,教学经验化,学习浅层且不可见的一系列教学问题,让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扩大化,让学习思维过程的实践路径可视化,有利于学习的真正发生,最终实现提升学校的教育学质量。2020年11月,在全区分享信息化研究的经验。2021.4以信息化智慧课堂为主题,举办了福州市教学开放日活动。我校教师在福建省智慧教育资源平台运用中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她的《巧用“人人通”,实现“人人学”》主题应用案例成功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了“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学校被评为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校。

2020年,我校获评教育部“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实验校。当年受疫情的影响“被迫”探究符合本校情、学情的教学新模式。采取“线上名师精品课资源推送+本班教师线上直播答疑”双师共建的方式,以保障“停课不停学”。后疫情时代“双减”来临,线上经验迁移线下课堂,双师模式促提质增效。采取“用好线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变革线下智慧课堂教与学模式”双师共融的方式,强化平台资源“研讨用、常态用、有效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2年,我校作为首批省级专家指导团队推荐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校,积极推行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双师课堂”的应用研究。我校主要从语文和数学两大主学科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双师课堂”应用场景展开课堂实践研究。线上双师课堂+自主学习;线下双师课堂+智教慧学的两种“双师”应用模式逐步生成,辐射效应和特色模式初具雏形。初步归纳出“双师课堂”应用“三原则”和“双师课堂”五个切入点。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研修资源,与“希沃信鸽”的评价功能相融合,督促学科集备、以及校本教研的高效开展,实现教研数字化管理,提升教育数字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福州市温泉小学“双师课堂”案例,被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选中,作为第二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专家指导团队培训的典型案例,向全国分享推广。学校智慧教育案例获福州市优秀案例。并代表福建省专家指导团队平台应用试点校接受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专家来校调研。

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深入,也提升了全体师生的信息化素养。2022年我校被评为省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指向落实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开展创客教育,结合创新性课程,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课程:手作动画。手作动画微电影与剧本10件作品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成语中国”微电影评选活动中,荣获最高奖——创新奖,占全国创新奖作品数量5%、福建省创新奖作品数量62.5%;19件作品获得示范作品奖,占福建省示范作品数量54.3%、福州市示范作品数量63.3%;12件作品获得入围作品奖,占福建省入围作品数量40%,福州市入围作品数量52.2%。学校获得了全国组织工作优秀奖。

搭建起了覆盖全年段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共涵盖语言学习、编程考级、各类型机器人、无人机、创客等项目的13个门类社团,并在四年级普及开展每周异界人工智能课程。全校四分之一的孩子接触到人工智能课程,能实现这一点,在于我校建设了一支自己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2021—2023两个学年,317支队伍获奖( 国家级23队,省级144队,市级135队,区级71队)获得省市比赛的多项优秀组织奖。最高获得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三个一等奖,并获季军。2021年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学校组织奖。2022年省机器人大赛优秀组织奖(小学全省仅2所)。教师在2021年央馆组织的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上,我校教师获评创新课例、研讨课例。在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上,我校位教师的案列被评为典型作品。在省电教馆组织的关于2022年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中,我校教师在单课时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类、微课类、课件类上,分获一、二、三等奖。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打造符合学校实际的“一训三风”,打造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相匹配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育人文化。

1.坚持“激励与唤醒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德育课课程体系化,形成“校园五节”志趣化驱动与“成长六礼”阶段式发展,夯实学生内在成长基底。校园五节为“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环保节”,分别对应书香校园、艺术花园、科技学园、体育乐园、温馨家园,使得校园文化与学校办学目标、德育活动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成长六礼以分层仪式教育记录学生成长,包括一年级启智开笔礼、二年级立志入队礼、三年级守志命名礼、四年级笃志成长礼、五年级毅志军营礼、六年级弘志毕业礼,以此增强学生自主性、成长性目标,培养新时代温雅好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线上调查问卷,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状态,进行科学判,精准摸排,锁定家访的家庭对象。心健老师问卷结果及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每季度结合班队活动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团辅课。通过“倾听一刻钟 运动一小时”活动倡议,鼓励同学段家长亲子共读、亲子运动、亲子对话。每年525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校内红领巾加“邮”站发挥着心灵交流站作用。强化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全体班主任通过线上学习心理健康指导技能、线下考核心理健康知识,让每位班主任都能及时发现、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同时公开招募具有心理健康资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家长志愿者,成立了“泉心港湾”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队。

以党团队一体化为核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小贯通、大学助力、实践融合、家校社三位一体等形式全面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党团队一体化红色教育长廊播放党史教育、劳动教育、“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等栏目,营造党团队共教育的氛围。推进幼儿园、小学、初中思政教育一体化,我校与温泉幼儿园、老干局幼儿园、晋安实验幼儿园携手,并作为晋安区队前教育幼小衔接课题组“红领巾育苗工程实践基地”,开展小幼小衔接队前教育,在幼儿心中种下党团队的种子。与福州市第十九中大队部积极配合、探索团队衔接工作,从小学的红领巾志愿者团队(国旗班、广播站、值勤队)到中学的团员志愿者团队,从小学入学时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寄语到小学毕业典礼上十九中优秀团员代表寄语。我校以课题《五育融合视野下红色文化教育中小幼一体化育人途径探析》为引领,结合思政课程开展,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展示、课例研讨、论文撰写。在近三年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中,我校16篇课程思政,5篇思政课程获奖;省级示范课2节,省级德育精品项目1个;市级精品项目1个;市级优秀课例1个。积极打造特色德育校本《追随习爷爷福州足迹 探寻新思想精神密码》,在全国2023年中小学德育视频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中,我校报送的德育校本作品获2项大奖:德育视频课程创新作品奖和教育案例创新作品奖。

为讲好儿童化思政课,我校聘请党员家长、党员老师、校外辅导员与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孝感老师、省少学会副会长冯秋水老师成立温泉小学“校外辅导员思政团”,聘请优秀少先队员、团员老师、党员老师成立“永远飘扬的红领巾”宣讲团。以视频、课堂、实践的形式,围绕四史、红色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等热点,用孩子们喜欢听、听得懂的方式讲孩子们记得牢的思政课。我校多次接受团省委少先队工作的调研。2022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大队。市教育局刚公布的首批福州市大中小幼思政课程一体化试点校,我校是六所小学之一。

【课程落实】

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坚持“五育并举”,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实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育人目标。

学校按照省颁课程实施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  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均按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进行编排。科学学科一二年级每周1课时,三到六年级每周3课时,体育学科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音乐、美术学科一至四年级每周各2课时,五、六年级每周各1课时。五门学科课程均由专任教师任教,综合科老师达54人。任课教师学历高,均由相应课程专业毕业,学科素养高。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各学科教学计划、进度、教学设计、教学科研和集体备课等过程性材料完备。

在保障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的同时,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1)践行双减,优化作业设计。为了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各学科组织教研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将课堂零散知识进行整合,丰富作业形式,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单元作业。在鼓楼区单元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中,共计各学科28项获奖。其中三项获市级二等奖,三项获省优秀奖。

(2)聚焦素养,建构完善的拓展性课程。以国家课程基础学科为出发点,整合、拓展校本课程,形为“3+4+N ”拓展课程体系——温泉小学“泉(全) ”课程体系,(“3”指的是课程体系的三个板块:国家基础学科及拓展性课程、跨学科与综合性课程、个性化与创新性课程。“4”指的是国家课程根据学科特征、学习方式整合为四大领域:“道德与阅读”“思维与科技”“修养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分别对应“幸福泉”“智慧泉”“康乐泉”“五彩泉”课程。“N”指的是由此拓展出的N拓展课程。)形成了我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的“四力立人”的拓展课程体系架构。语文“读写微课程”、数学“游戏课程”、英语“趣味课程”结合国家基础课程授课中落实,“ 四泉 ”系列课程结合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开展,“ 四泉课程 ”,“五育并举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近三年学生在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中获奖达两千多人次。五次代表鼓楼区接受关于“双减”工作、体卫艺工作、课后服务“点题整治”工作的省、市人大、政协的调研。

3)信息化助力,汇聚特色课程资源。各学科教师精心设计并制作精品课、微课、教师优课、三优联评、空中课堂等,老师的优秀课例上传至鼓楼教育资源平台、国家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等,共计121节,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16项,市级30项,区级61项,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线上教师”的辅学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资源库”。另一方面探索“用好线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变革线下智慧课堂教与学模式”双师共融的方式,强化平台资源“研讨用、常态用、有效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用好反馈器,技术引领,创新“基于即时反馈数据精准教学”的智慧课堂模式,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打造生本课堂。我校艺术学科、科学学科在区质检中,位列全区前茅。合唱团获区合唱比赛第一名。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使用福建省地方课程教材,纳入学校课程管理。同时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设家长课程,引入家长资源,开展各类职业体验、卫生健康、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安全自护等,尝试开发丰富的学生课程,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或是主动研究的内容,为有独特兴趣的孩子,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吸引更多与他有着相同爱好的孩子走到一起,形成共同研究的团队,自由的创生课程,让学生“自由呼吸、自然感受、自主探索、自我成长”。

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对其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新内涵。面对城区城市存在校园劳动资源有限、劳动场域缺乏、劳动环境受限等困境,我校立足校情、生情,“扩空间、增课程、强实践”,统筹家、校、社力量,形成“劳动教育”网络,创新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劳动课程每周一节课时,首先,我们构建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学校以福建省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劳动》、鼓楼区《勤劳动 乐成长》有声书为教材,保障每周一节劳动课教授劳动技能、劳动知识。同时依托学校社团、家长社团,如科技社团、种植社团、烹饪社团、手工社团、纸艺社团、非遗(木雕)社团等,丰富劳动课堂形式。

课外,我们设计、完善了分层劳动清单,制定了“生活达人”劳动技能达标表,明确各年级生活必备劳动技能的要求,引导同年级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明确家庭劳动教育方向。让劳动教育不止停留在学校教育中,更延申到家庭社会。

其次,我们充分挖掘资源,形成“121+N”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即1个校内志愿服务岗位,2个校内生产性劳动实践场所——云上农场、小厨房,1个校外生产性劳动实践基地——飞思农场+N家庭,满足了各年龄段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需求。学生在不同劳动实践场所里,以不同形式开展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实践,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公益的事情帮着做”的意识。我们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生活,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希望通过“科技+”的劳动教育让孩子看到未来劳动的样子,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双减政策落实】

1.充分尊重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日常教学常规的检查、巡课,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时进度安排教学,严格按课表上课,不以任何理由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课、占课。教师不“拖堂”或采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校作息时间,上午统一教学活动时间,不早于8:20。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不含课后服务)。

2.精心设计练习,合理布置与指导学生作业。老师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减轻重复性作业、避免机械性作业,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作业,提倡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实行作业公示制度。各班每天及时公示学科作业量与大致完成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作业总量原则控制在1小时以内。学科年段备课组优化设计作业内容,做到年段统一,创新作业形式,提倡布置口头性、差异性作业,适量增加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使用教辅资料。落实“辅”,任何年段和学科教师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及其它教辅资料,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特殊情况需由学校领导讨论批准。

3.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和难度,建立科学评价制度。严格按教育局要求组织上下学期两次期末考试(考查),不盲目增加考试(考查)次数。教育局统考、抽考使用进修校统一命题。其他情况使用学校自命题时,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使用素质发展评价报告书。学校和教师不得排名公布学生的学业成绩。

4.我校体育工作始终坚持“人人参与 人人乐享”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分时段开设三十几个体育类社团与各类体段活动,打造“启明星杯”校园体育联赛活动,共同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冰雪运动项目特色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省基础教育体育学科教研基地学校、市足球特色传统校等诸多荣誉,围绕“一校多品”开展运动队建设,初步形成了“轮滑”“围棋”“足球”“羽毛球”“篮球”“啦啦操”“田径”等特色运动队发展模式,完善梯队,形成校队。今年,多支校代表队代表鼓楼出战省、市各级竞赛,获得喜人成绩;其中校围棋队在夺下区赛七年冠的基础下,在市锦标赛上勇夺男女双冠的傲人成绩。象棋队在省象棋锦标赛女子团体第三名。田径获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羽毛球队市团体总分第三、区第二,轮滑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福建分会场小学组轮滑比赛男女团体第三名、足球市第8名、区丙组冠军、甲组亚军、乙组季军,啦啦操市第三名,游泳队获市团体第8,篮球区第三名。旱地冰球队获得市首届中小学生旱地冰球锦标赛同年段级别1个亚军,2个季军。省艺术体操锦标赛获得6金4银。

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根据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四项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有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活动、体锻课的有效开展,我校“N+1”阳光体育课程主要由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体育与健康课、体育社团活动、体锻课等活动组成,具体安排如下:

午别

项  目

时 间

内容

备 注

大课间

9:20—9:25

眼保健操

9:25-9:50

武术操、广播操

活动内容动态调整、全员参与

入校阳光体育

13:30--14:00

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组织体育活动

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

眼操

14:40-14:45

眼保健操

锻活动

16:20-17:00

 

体能操、各运动专项活动(篮球、羽毛球、足球、轮滑、田径等到17:30)

周一:全校体锻课

周五:中、高年级体锻课

5.规范课后服务内容。坚持自愿参与、公益惠民原则,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晚托基础服务、延时看护977人。开设了涵盖4 大类44个项目,共118个班次的拓展服务特色班,其中体育类 42 班/次 ,艺术类 27 班/次,科技类 17 班/次, 人文类 32 班/次。以每班30人测算,午、晚托达5500多人次。五次代表鼓楼区接受关于“双减”工作、体卫艺工作、课后服务“点题整治”工作的省、市人大、政协的调研。

温泉小学优质均衡区自评报告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