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督导自评报告
作者:福州市鼓楼第三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2-10-10 点击次数:208

教育督导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督导工作汇报材料

福州市鼓楼第三中心小学(福州市林则徐小学)

(2022年10月)

学校的基本概况

1905年6月在道南祠设立“南城小学堂”,以后几更校名, 1956年正式命名为“鼓楼第三中心小学”。2008年9月因“三坊七巷”保护改造,旧校舍拆迁、易地新建并以民族英雄林则徐之名将学校命名为“福州市林则徐小学”。为延续百年老校历史,区委、区政府批准,于2022年2月25日加挂原“鼓楼第三中心小学”的校名学校在“承扬林公志,风华则徐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为校训,以“培养有气度、有见识、会创新、有作为,具有林则徐精神的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学校有29教学班级,在校生1480职工67人其中,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学历11,本科学历49人,大学历7,学历达标100%省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1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0

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1994年起至今都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及福建省文明校园,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园文化先进校、福建省艺术教育基地、福建省非遗进校园实践基地、福建省级校园图书示范馆、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发展的工作亮点

1.彰显校园“福”文化,实现育人目标。学校秉承“承扬林公志,风华则徐人”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倡导从“福”文化入手,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环境建设中,“校园小而精,处处都精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景”的理念,从门厅开始一路浏览和品鉴校园“福文化点滴,感受文化的精彩,力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作用,力求让每一墙壁都说话,每一株花草都传情,每一个楼道都达意,让校园文化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为了让学校的育人目标接地气、易接受,学校结合校园及地域特色,将育人的文化内涵具体化为一个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福”字展开。校园文化围绕福泽天下有福之州“海纳百福”三个方面展开,形成独具特色的则小福文化”,并通过“三知”“三勤”“三爱”具体落实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孩子们领略伟人风采,体验伟人情愫,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懂得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2.创新少先队活动,实现素养提升学校的小少木志愿者团队成立已近10年,实现少先队自主管理校园的目标获得全国少工委的认可。“小少木”(则徐字“少穆”的谐音)志愿者服务队是我校育人的重大创新,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志愿精神,做到以少数带动多数,以榜样带动整体来为学校、社区服务。班级里随处可见的书柜、卫生橱由孩子们亲手制作;学校推行的阅读活动所需要的书籍、图书角的管理、完成小心愿活动、金牌小导游进坊巷讲解等等活动都是队员将核心价值观学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此外,校志愿者们还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为构建文明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为附近街道打扫卫生、清洁护栏、担任三坊七巷小导游、宣传禁毒知识,宣传文明城市精神。队员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五育并举学校以走学制课程为依托,以“培养有气度、有见识、会创新、有作为,具有林则徐精神的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自2014年起,不断深化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走学制课程已成为校办学亮点。学校依托三坊七巷地域优势,以严复翰墨馆、非遗博览苑、林则徐纪念馆等10多个场馆为校外平台,形成了以学生兴趣及能力提升为主导的“走读”形式,课程涵盖人文与社会、科技与创新、艺术与生活、体育与健康四大领域,有72门丰富的走学制特色课程。“六·一”阅读嘉年华之课本剧展演活动,是我校的传统活动,也是学校对走学制课程的评价形式之一。年孩子们将自己在走学制课程中所学习的各项本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课本剧演绎得十分精彩。我校丰富的走学制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每个学生的走学制课表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量身定制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走学制课改也培养出了大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子,在走学制课程改革这块沃土上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同时,教师们的课改理念、专业技能获得提升,实现培养“有气度,有见识,会创新,有作为”的则徐学子的育人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校的研究成果《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走班制课程改革》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省教育成果二等奖;情景剧《林则徐请客》,参加第三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荣获节目奖小学甲组一等奖等。

4.以研学课程为载体,实现教与学模式转变。学校2014年走学制课程延伸出研学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拉开了探索研学课程实践的序幕。2016年11月30日,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基于此,2019年,我校建立了研学课程三大体系:博物馆研学、坊巷文化研学、主题研学;形成了新型的学习模式:问题(任务)驱动——实践实验——总结评价;2022年,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转变,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研学课程,全面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实现学生选修课程与省课程的科学结合。

国家“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场景教学的革命已经如火如荼。我们学校场地小,却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地理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研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将研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与校内的学科课程相结合各年级学生每学年有两个研学周,将正在书桌上埋头苦读的孩子们“赶”往“行走的课堂”,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让校内教育与学科课程、校外终身学习紧密融合,学科融合与实践探究相互促进,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延伸相结合。通过构建研学课程,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思维,让鼓楼第三中心小学(林则徐小学)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和幸福家园。

学校各方面工作

(一)职责与治理

学校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发展素质教育学校制定学校章程并经教代通过学校依据教代会通过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我校积极推进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共享开放,结合我校的地理位置每学年和周边的灵响社区南街街道开展多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作用,定期向家长推送家教文章和视频,每学年开家长会不少于2次,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校配有1名法律顾问,聘请3名法治副校长和1名校外辅导员,每学年开展法治报告会不少于2场;我校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五项管理”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我校持续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形成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强化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家长志愿者队伍每日签到,确保工作开展有序到位,平安校园完成率达到100%,我校联合家长平安志愿者及南街派出所、灵响社区,加强路队放学值班工作,规范家长车辆停放,维护校园周边上放学交通秩序。

(二)条件与保障(办学条件)

学校在教师校舍、专用教室(功能室)、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持续提升,配置卫生保健室和心理辅导室,学校教学及辅助教室21间先后投入890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0.635万元。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911平方,生均面积7.8平方。现有网络多媒体教室36间,生均拥有教室数2.57。

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我校是鼓楼区首批由教育部授予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持续建“打造智慧校园,培养智慧人”的办学方向,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依据校情、学情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减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展示教师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下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式学习推进跨学科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希沃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常态,在职称考试、骨干教师考核、教学比武中,信息技术的能力都是教师业务考核的重点。

(三)结构与发展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减负提质。学校一方面开设各年级的爱心班、作业辅导班,走学制课程中的坊巷研学、语训等42个课程,为课后服务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打造“教学评改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并追踪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要求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已初步整理形成学校校本作业资源库。实行均衡分班严格学籍管理

学校日常教学开展情况:依据省颁课程开足开好课程。围绕学校办学方向,校情,学情,设置走学制课程,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研学课程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断向着多元化、信息化、特色化的品牌学校迈进。开设智育编程、智育劳动、智育体育、智育科学、智育综合等多项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研学活动、科技竞赛、校本教材等方面屡获佳绩。

质量与水平

我校毗邻三坊七巷,深厚的闽都文化底蕴孕育出林则徐小学特有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校园文化特色。育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小少木志愿服务队建设,做到以少数带动多数,以榜样带动整体,为学校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提高育人导师队伍素质。推出“福泽天下“有福之州“海纳百福”三个主题教育模块,形成独具特色的“鼓三小(则小)福文化”。

我校始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实践、研学实践等,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教育等系列教育,好习惯争章活动成效明显,开展中华文化微讲堂4场,规范开展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系列活动多达50余场,积极推动德育公共资源与学校共建共享,开展共建活动4场,积极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活动5场。

我校学生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

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学校运动会,每位学生基本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2%以上测试上报率达到100%。学校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每学期视力监测不少于2次。

积极探索美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校园美育环境好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场校园艺术节(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技能

建立健全校园学校学生值日和校园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设立劳动课和劳动周,开展家庭劳动、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为营造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教育氛围。通过劳动技能训练课、家庭劳动训练营、校级劳动技能大赛、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观念,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

(五)教师队伍

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每百名学生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4.782,配齐各学科教师,满足开足开齐开好课程需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校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1人体、音、美专任教师10人,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学校执行管校聘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实际统筹分配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各级岗位数量。专任教师持证率达100%,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专任教师全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完成率达100%。2021年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62805.47元,按规定实发绩效工资总额 722028 万元。

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教育,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育人能力水平,帮助教师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教师基本功技能训练,开展学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构建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认真落实年轻教师拜师结对工作,通过以老带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教育经费

严格按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管理,依法照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好教育经费的收支。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持按计划行事,合理使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坚持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为原则,用好学校每一分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重大的资金使用上,学校通过行政会议讨论,并向全体教师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安排资金,编制好本年度的办公经费及修缮费计划,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做好收费公示。在学生收费管理上,严格按照收费公示规定的项目、标准、范围进行收费,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制度,做到了无乱收费、无乱摊派、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无随意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并做好收费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学生家长的监督。  

教育督导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督导工作汇报材料

福州市鼓楼第三中心小学(福州市林则徐小学)

(2022年10月)

学校的基本概况

1905年6月在道南祠设立“南城小学堂”,以后几更校名, 1956年正式命名为“鼓楼第三中心小学”。2008年9月因“三坊七巷”保护改造,旧校舍拆迁、易地新建并以民族英雄林则徐之名将学校命名为“福州市林则徐小学”。为延续百年老校历史,区委、区政府批准,于2022年2月25日加挂原“鼓楼第三中心小学”的校名学校在“承扬林公志,风华则徐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为校训,以“培养有气度、有见识、会创新、有作为,具有林则徐精神的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学校有29教学班级,在校生1480职工67人其中,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学历11,本科学历49人,大学历7,学历达标100%省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1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0

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1994年起至今都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及福建省文明校园,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园文化先进校、福建省艺术教育基地、福建省非遗进校园实践基地、福建省级校园图书示范馆、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发展的工作亮点

1.彰显校园“福”文化,实现育人目标。学校秉承“承扬林公志,风华则徐人”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倡导从“福”文化入手,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环境建设中,“校园小而精,处处都精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景”的理念,从门厅开始一路浏览和品鉴校园“福文化点滴,感受文化的精彩,力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作用,力求让每一墙壁都说话,每一株花草都传情,每一个楼道都达意,让校园文化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为了让学校的育人目标接地气、易接受,学校结合校园及地域特色,将育人的文化内涵具体化为一个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福”字展开。校园文化围绕福泽天下有福之州“海纳百福”三个方面展开,形成独具特色的则小福文化”,并通过“三知”“三勤”“三爱”具体落实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孩子们领略伟人风采,体验伟人情愫,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懂得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2.创新少先队活动,实现素养提升学校的小少木志愿者团队成立已近10年,实现少先队自主管理校园的目标获得全国少工委的认可。“小少木”(则徐字“少穆”的谐音)志愿者服务队是我校育人的重大创新,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志愿精神,做到以少数带动多数,以榜样带动整体来为学校、社区服务。班级里随处可见的书柜、卫生橱由孩子们亲手制作;学校推行的阅读活动所需要的书籍、图书角的管理、完成小心愿活动、金牌小导游进坊巷讲解等等活动都是队员将核心价值观学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此外,校志愿者们还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为构建文明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为附近街道打扫卫生、清洁护栏、担任三坊七巷小导游、宣传禁毒知识,宣传文明城市精神。队员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五育并举学校以走学制课程为依托,以“培养有气度、有见识、会创新、有作为,具有林则徐精神的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自2014年起,不断深化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走学制课程已成为校办学亮点。学校依托三坊七巷地域优势,以严复翰墨馆、非遗博览苑、林则徐纪念馆等10多个场馆为校外平台,形成了以学生兴趣及能力提升为主导的“走读”形式,课程涵盖人文与社会、科技与创新、艺术与生活、体育与健康四大领域,有72门丰富的走学制特色课程。“六·一”阅读嘉年华之课本剧展演活动,是我校的传统活动,也是学校对走学制课程的评价形式之一。年孩子们将自己在走学制课程中所学习的各项本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课本剧演绎得十分精彩。我校丰富的走学制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每个学生的走学制课表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量身定制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走学制课改也培养出了大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子,在走学制课程改革这块沃土上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同时,教师们的课改理念、专业技能获得提升,实现培养“有气度,有见识,会创新,有作为”的则徐学子的育人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校的研究成果《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走班制课程改革》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省教育成果二等奖;情景剧《林则徐请客》,参加第三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荣获节目奖小学甲组一等奖等。

4.以研学课程为载体,实现教与学模式转变。学校2014年走学制课程延伸出研学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拉开了探索研学课程实践的序幕。2016年11月30日,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基于此,2019年,我校建立了研学课程三大体系:博物馆研学、坊巷文化研学、主题研学;形成了新型的学习模式:问题(任务)驱动——实践实验——总结评价;2022年,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转变,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研学课程,全面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实现学生选修课程与省课程的科学结合。

国家“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场景教学的革命已经如火如荼。我们学校场地小,却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地理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研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将研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与校内的学科课程相结合各年级学生每学年有两个研学周,将正在书桌上埋头苦读的孩子们“赶”往“行走的课堂”,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让校内教育与学科课程、校外终身学习紧密融合,学科融合与实践探究相互促进,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延伸相结合。通过构建研学课程,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思维,让鼓楼第三中心小学(林则徐小学)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和幸福家园。

学校各方面工作

(一)职责与治理

学校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发展素质教育学校制定学校章程并经教代通过学校依据教代会通过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我校积极推进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共享开放,结合我校的地理位置每学年和周边的灵响社区南街街道开展多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作用,定期向家长推送家教文章和视频,每学年开家长会不少于2次,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校配有1名法律顾问,聘请3名法治副校长和1名校外辅导员,每学年开展法治报告会不少于2场;我校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五项管理”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我校持续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形成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强化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家长志愿者队伍每日签到,确保工作开展有序到位,平安校园完成率达到100%,我校联合家长平安志愿者及南街派出所、灵响社区,加强路队放学值班工作,规范家长车辆停放,维护校园周边上放学交通秩序。

(二)条件与保障(办学条件)

学校在教师校舍、专用教室(功能室)、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持续提升,配置卫生保健室和心理辅导室,学校教学及辅助教室21间先后投入890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0.635万元。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911平方,生均面积7.8平方。现有网络多媒体教室36间,生均拥有教室数2.57。

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我校是鼓楼区首批由教育部授予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持续建“打造智慧校园,培养智慧人”的办学方向,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依据校情、学情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减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展示教师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下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式学习推进跨学科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希沃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常态,在职称考试、骨干教师考核、教学比武中,信息技术的能力都是教师业务考核的重点。

(三)结构与发展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减负提质。学校一方面开设各年级的爱心班、作业辅导班,走学制课程中的坊巷研学、语训等42个课程,为课后服务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打造“教学评改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并追踪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要求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已初步整理形成学校校本作业资源库。实行均衡分班严格学籍管理

学校日常教学开展情况:依据省颁课程开足开好课程。围绕学校办学方向,校情,学情,设置走学制课程,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研学课程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断向着多元化、信息化、特色化的品牌学校迈进。开设智育编程、智育劳动、智育体育、智育科学、智育综合等多项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研学活动、科技竞赛、校本教材等方面屡获佳绩。

质量与水平

我校毗邻三坊七巷,深厚的闽都文化底蕴孕育出林则徐小学特有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校园文化特色。育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小少木志愿服务队建设,做到以少数带动多数,以榜样带动整体,为学校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提高育人导师队伍素质。推出“福泽天下“有福之州“海纳百福”三个主题教育模块,形成独具特色的“鼓三小(则小)福文化”。

我校始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实践、研学实践等,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教育等系列教育,好习惯争章活动成效明显,开展中华文化微讲堂4场,规范开展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系列活动多达50余场,积极推动德育公共资源与学校共建共享,开展共建活动4场,积极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活动5场。

我校学生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

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学校运动会,每位学生基本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2%以上测试上报率达到100%。学校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每学期视力监测不少于2次。

积极探索美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校园美育环境好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场校园艺术节(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技能

建立健全校园学校学生值日和校园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设立劳动课和劳动周,开展家庭劳动、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为营造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教育氛围。通过劳动技能训练课、家庭劳动训练营、校级劳动技能大赛、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观念,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

(五)教师队伍

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每百名学生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4.782,配齐各学科教师,满足开足开齐开好课程需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校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1人体、音、美专任教师10人,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学校执行管校聘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实际统筹分配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各级岗位数量。专任教师持证率达100%,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专任教师全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完成率达100%。2021年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62805.47元,按规定实发绩效工资总额 722028 万元。

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教育,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育人能力水平,帮助教师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教师基本功技能训练,开展学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构建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认真落实年轻教师拜师结对工作,通过以老带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教育经费

严格按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管理,依法照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好教育经费的收支。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持按计划行事,合理使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坚持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为原则,用好学校每一分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重大的资金使用上,学校通过行政会议讨论,并向全体教师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安排资金,编制好本年度的办公经费及修缮费计划,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做好收费公示。在学生收费管理上,严格按照收费公示规定的项目、标准、范围进行收费,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制度,做到了无乱收费、无乱摊派、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无随意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并做好收费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学生家长的监督。  

22.10督导自评报告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