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检查自评报告(湖滨)(2023.3)(2)
作者:福州市湖滨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02 点击次数:478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检查自评报告

福建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湖滨小学

    为迎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工作,加强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水平,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中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对我校工作情况做自评:

一、学校基本概况

湖滨小学是一所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百年老校,前身为清代四大书院的“致用书院”。学校坐落于西湖湖畔,占地面积8571平方米,现有66个教学班,学生3745人。作为紧邻西湖的学校,湖滨小早已融入到西湖文化之中,学校秉承“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校园精神,把水的“德、智、勇、雅、勤”作为湖滨小的成长目标,让滨小课堂沁满人文,纯净如水;让滨小学子言行文雅,清澈如水;让滨小校园静谧书香,明净如水,让善水之性成就有魂的滨小人。学校获评国家级“艺术课程实验学校”、全国“十五”规划综合实践实验学校、全国围棋特色校,福建省围棋特色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福州市戏曲特色学校、福州市中小学美育示范校等殊荣。

学校发展的工作亮点

2022年,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滨小回迁新校舍,步入发展新时期。学校根据校史特点,地域特色及目前实际,对校园核心价值观进行积极优化。学校坚持“质量立校 科研强校 文化兴校 品牌弘校”的办学思路;提出“梦启西湖 滨水向善”的办学理念;规划“办一所人才辈出,钟灵毓秀的学校”的办学愿景;确立“求真崇善 包容悦纳”的校风,“滴水穿石 学以致用”的学风,“细润无声 浸研致远”的教风,培养“德、智、勇、雅、勤”五善湖滨学子,立志打造让孩子们回味一生的“善水教育”。

(一)内外结合,构建全方位育人共同体

积极拓展闽西湖周边10余家单位平台,通过“1+2+N”一体化研究项目,1即“确定一定主题”,2即“依托校内‘引进来’和校外‘走出去’双通道”,N即“结合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和任务需求确定若干项目”,组建“环闽西湖”教育文化圈。拓展含括:1所中学,2所高校,3所公园,4所警民共建单位,5所博物馆及校园周边街道与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边界,构建校内校外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体系。

(二)课程改革,打造行走的研学新课堂

近在咫尺的闽西湖为“大思政课”与文脉传承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我校将西湖园林成为学校日常教育场所,持续融通西湖场景,升级4.1版项目化课程建设,深入开发“西湖·探寻古典园林艺术”等研学课程。学校通过“TCST4阶”沉浸式场景研学模式,与日常学科教学相融合,拓展文学、数学、艺术、科学、运动等多领域知识,带领孩子们在行走中探寻西湖周边闽都文化“密码”,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课堂知识向社会生活迁移的桥梁,提升综合素养,将“活”的西湖文化流淌进孩子们的人生长河中。

(三)浸研善学,升级传统特色课程

在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学校致用课程,围绕“德、智、勇、雅、勤”,打造了五大课程体系,包含28项课程。注重学校“京剧”“围棋”“版画”三大特色项目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创新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此外,加强数学思维与机器人编程这两个课程开发,以各级竞赛为依托,将这5个特色课程拧成拳头产品,前三个课程传承国粹,后两个课程为国养贤。

(四)师资培养,提升教学

1.精细常规落实效。加强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教师在年段集备的基础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2.0微能力点,制定个人教学研究计划表,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收集相关材料。统筹协调严格把控作业总量,真正实现对学生作业的减负。成立“学科专家+学科行政+教研组长”三级巡课小组,以随机推门听课,带动全体教师营造研究课堂、反思教学、注重教学效果的良好氛围。积极邀请进修校教研员帮助大家精准把脉、明确迎检方向等,促使教师深钻细研,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质量。

2.精准教研探新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抓好日常教学研究。我校2022年申报的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 基于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随文微写”实践研究》和两个区级课题语文学科《基于数据分析下的整本书阅读探究》;数学学科《双减背景下前置性作业增效课堂的探索研究》中期汇报会于近期顺利召开。2023年11月区级课题语文学科《指向核心素养“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言语活动实践研究》顺利开题立项。

校本培训扎实有效,我校主要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培养青蓝、专业引领几方面,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教导处组建了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团队,从研修目标、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学科教研组负责隔周一次的校级教研活动,构建学科自主研修体系。集备组负责隔周一次的年段集备活动。“深藏blue”研修团队集合全校年轻精英教师,开展“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修,实现麻吉星的常态化应用,能根据平台数据进行自我分析和解读,逐渐形成数据意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本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并充分保障校本教研时间,每周三下午安排数学校本教研,周三下午安排语文校本教研,周五上午安排综合学科校本教研。学校聘请了原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语文教研员江卫红老师作为顾问指导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  ;特邀原福州市金山小学正高级教师候锦扬指导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还聘请林少华校长对青年老师进行随堂听课。

加强“四格”培养模式,即新教师“入格”培养,融入教师团队;骨干教师“风格”培养,融通教师学养;智慧教师“升格”培养,融合教师优长;名优教师“格调”培养,融炼教师风范。9月初,我校举行 “青蓝工程”拜师结对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给每一位年轻教师都安排了师父,通过日常教学中互教互学,共同促进,以造就一支基础好,素质高,可塑性强的师资队伍。

3.精心搭台促成长。2023年3月,在鼓三集团共同体教育教学年会上,我校作为承办方,共呈现了三节精品课堂,以研促教,以研提质!我校积极为我校名优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本年度共有十多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送培送教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执教老师将信息化手段有效带入课堂,进行了很好地示范。本年度我校组织名优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名优骨干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积极探索课后服务课程的新模式,优化课程方案,着眼于五育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本年度开设了44个班,使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载体。

本年度组织召开一场大型教学盛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鼓三学区共同体活动,老师们以研学课形式,跨学科融合初尝试。让学生在研学中,以任务趋动的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实现学科间的融合,优化资源。运用线上平台操作,实现信息化教学。本年度,我校13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送培送教活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跟岗行政与教师2个批次达150人,大大提升了湖滨小的知名度。

一年来,我校有2位教师申报并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评审;5位青年教师申报中级职称评审;3位教师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位教师被确定为鼓楼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4.创建书香型校园

阅读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更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快乐轻松的阅读氛围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乐读、会读,让浓浓的书香洋溢整个班级,洋溢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斥资建设了“致用”书吧,教导处组织语文老师根据不同学段的阅读水平进行推荐书目,为每个年段配备图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我校还与金种子阅读机构合作,在暑期开展了“阅读不放假活动”,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德育建设工作

1.多元活动展风采。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建设,锐意创新,聚焦问题,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开展“美丽路队”评选、“知美•达美•养成美” 活动等,以“润物细无声”方式,让学生的好习惯养成落地生根。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结合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知传统、知世事、道传承、树新风。以点带面弘扬国粹“京剧”,通过唱京歌、绘“京”画,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重视劳动教育,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热爱生活 争做生活小主人”主题活动;举办“劳动创造幸福”作品征集及展示;举办校劳动技能大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教育氛围,推进“五育并举”的实施。                                                                                                                                                                               

2.心理赋能护成长。以主题家长会,破解家教难题。做实“教师访万家”活动,实现“一普访 五多访”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情况,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针对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和团辅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室开放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做到及时干预;加强特殊生帮扶,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生活即教育”,开展社会性课堂实践活动“走出去”的社会大课堂,是以“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校外主题研学活动。如低段“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春季研学活动;中年段探寻古典园林艺术研学活动;高年段“学习军人风采 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幸福,体验成功,实现知行乐学的育人目标。

“请进来”的享受形课堂,将周边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校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享受丰富资源的课堂。与福建民俗博物馆合作开展“探泉州蟳埔民俗,品簪花衍纸之美”活动;与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书画社艺术家合作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共圆书画梦”活动;开展“与棋相约,乐在“棋”中”围棋国手进校园活动;与熊猫世界合作开展“两岸一家亲”福州熊猫世界带您云游台北市立动物园系列之小熊猫馆活动;开展“百校结百村”|鼓楼学子走进南洋村感畲族文化筑家国梦想活动;与福建民俗博物馆合作开展了《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流动展览进校园”以及“我是小小策展人”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育了民族情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三、指标自评情况

(一)资源配置

福州市湖滨小学原实际占地面积8571.08㎡,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8228.08㎡生均达2.29㎡;与省教育学院签约合作办学后,新增共享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073平方米,合计17301.08平方米,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4.61㎡。学校现有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3454.5㎡,生均0.9㎡,已于省教育学院签约合作办学,新增省教育学院运动当地面积4227.53平方米。同时与福州市西湖管理处签约,将西湖公园西南方向的场地,共计36782平方米作为我校户外运动场地。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11.87㎡;现校内仪器设备值为808.3万;与省教育学院共享教学仪器设备,并将设备列入共享清单,仪器设备值为866.79万,共计1675.09万,生均达4475元;现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87间,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33间。

(二)政府保障程度

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核定编制人数为155人,现在职教职工人数为163人;学校聘任合同制教师为32 人;不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

我校现有我校现有音乐1间,与省教育学院签约共享功能室11间。音乐教室5间(位于进德楼205、305教室和小礼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和天井阅览室);美术室6间(位于进德楼304、405教室;图书馆二楼多功能教室;明德楼物理实验室;名师工作室;盛德楼8楼多功能教室)。学校班级学生数大于45人的班级有66个;班级学生数大于55人的班级有44个。六年一学位,房产落户需满三年的政策落地后,我校2024年班生数力争控制在45人

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56169.3元。

2023年,学校年度公用经费373.68万元,年度教师培训经费  23.12万元,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占全校公用经费比例为6.19%,培训162人次。

2023年,学校教师人均培训时长72学时,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162人,完成率是100%。学校积极推动骨干教师层级培养计划,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对现有骨干教师积极进行培训,敢于压担子。本校现有58名区骨干教师,其中市骨干教师3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他们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目前累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平均每年达72课时,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培训。学校积极推动各级骨干层级培养计划,采用多研训,给平台的形式积极培养。现有区级骨干培养对象5人,市级骨干培养对象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

2023学年,学校专任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上岗162人,持证上岗率是100 %。学校交流轮岗教师数分别为:2021年11人,2022年10人,2023年9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数比重均在15%以上。根据上级要求,凡是在本校任职满6年及以上的教师和校长,原则上进行交流轮岗 ,近三年学校严格落实交流轮岗教师数,推动交流轮岗向深层次发展。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我校积极根据上级指示,充分认识推进落实“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促进改革提质增效。此外,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一线教师主动参与改革,增强改革认同度。 

我校无随迁子女,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按照招生文件,公示片内生招生相关材料,做好预报名填报指导,在招生期间热情服务报名家长,收缴相关入学旁证材料,报名材料严格经过校内审核、监察复核、教育局复核流程,所有招生过程公开公正,严格规范招生流程,不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考试、违规择校等行为。

(三)教学质量

 1、学校章程与信息化建设

(1)学校章程的建立与特色:学校多年来挖掘西湖文化精髓,以“办一所人才辈出,钟灵毓秀的学校”为办学愿景,以“求真崇善,包容悦纳”为校风,以善水文化“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坚持以“办一所教学质量一流,科研拔尖,文化深蕴的市级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来设计与建立学校章程。

(2)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建设情况:学校每间教室都备有触控一体机或交互式白板,有专业的录播室和电脑室。学校购置了麻吉星反馈器,师生在新技术手段下进行课堂教学变革研究。各班级带宽达到10兆以上。

(3)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情况:学校与省教育学院结对子,立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际,每年均派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和教学展示活动。2024年正式与省教育学院签约合作办学,成为福建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4)教师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水平情况:全体教师已完成希沃白板的考核,全员合格;全员完成信息化2.0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并全部通过;学校有近百分之二十的教师能运用麻吉星反馈系统完成教学工作,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有效融合;班主任及各学科老师熟练运用班优展开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相关工作。

2、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情况:学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在德育管理重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持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育人导师队伍建设情况:设立德育专门机构。配备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德育专干,分工明确,职责落实。配备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聘请法制副校长、健康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每个班级指导配备一名班主任,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定期组织培训交流。

(2)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福州市湖滨小学秉承“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校园精神,把水的“德、智、勇、雅、勤”作为湖滨小的成长目标,让滨小课堂沁满人文,纯净如水;让滨小学子言行文雅,清澈如水;让滨小校园静谧书香,明净如水,让善水之性成就有魂的滨小人。

4、课程开设、教学秩序与综合实践活动

(1)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秩序规范。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的综合实践交流活动。

5、学生课业负担

(1)学校减负措施:严格要求教师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坚决杜绝“非零起点”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制定了学校《学生作业总量统筹协调制度》《福州市湖滨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福州市湖滨小学作业总量审核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作业公示表》等相关制度,严禁对一二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保证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6、深化教育改革情况

(1)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实施因材施教、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情况: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学校日常活动相结合。积极研究与践行课程改革,规范办学,在“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研积极研讨提升教学质量。采取一定措施,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劳动技能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运动会、科技节、阅读月等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力。

(2)学校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教师分类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教育评价工作情况:学校已逐步完善对教师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活动课程学习状况及负担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综合评价,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教师职责、工作业绩、考勤等各方面进行分类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存在“大班额”现象。近年来,我校片内生源爆满,各班学生数均超过45人,教学资源更新配置的速度跟不上学生数增加的速度,两者矛盾日益凸显。

近日,区教育局出台关于湖滨小等三所学校产权落户需满三年的政策,2024年9月起始年段已做好不超过55人的准备,之后逐年递减。

五、下步工作计划

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与麻吉星团队深入合作,进一步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智慧型校园的建设。

回首过往,有艰辛的付出,也有喜人的收获。憧憬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工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与时俱进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拼搏进取,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形象,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示范性窗口学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检查自评报告(湖滨)(2023.3)(2)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