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督导自查报告
作者:谢宜芬 发布时间: 2022-01-24 点击次数:392


黎明小学十一月份督导自查报告


根据2021年11月鼓楼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督导工作方案的细则,现将本校执行工作方案情况自查如下:


一、管理制度健全,保障工作开展

(一)“三会一课”制度,提高思政素质

“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

1)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委员参加。其主要内容是: 研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结合本支部实际研究本支部党建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工作情况;分析本支部党员状况,制定党员教育管理措施;讨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问题,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其他需要支部讨论的重要问题。

2党小组会:党小组会由党小组长主持,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汇报交流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支部近期的工作,

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支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3)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主持, 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 其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有关文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指示;听取、讨论和通过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党员的表彰或处分等问题; 讨论发展新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问题;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讨论支部委员会提交的其他重要问题。

4党课:党课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组织好党课教育,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支部党课教育内容根据每一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要求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实际需要确定。


(二)“三重一大”,群策群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教育局党工委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确保在校长负责制下的实行依法治校,充分发挥班子成员集体领导的作用,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决策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校务会议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凡涉及到“三重一大”项目都必须经过民主酝酿,集体讨论。校务会议实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凡列入议题的,则由具体分管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及广泛的深入调查后,作充分准备提交讨论。视工作需要,校长可以直接提出议题。

2.依法决策原则

凡是需提交校务班子讨论的“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严格依法,符合国家政策, 按照相关的程序,对根据需要须通报的,则及时向教职工或教职工代表通报。

3.规范程序原则

提交集体讨论决策的项目,由各部门负责人向校长提出,确定议题后,提交校务会议讨论。

凡涉及须经学校教代会通过的决议,则先由校务会按照议事规则议事。形成初步方案后,提交教代会审议。

对涉及学校重大的决策,凡与区域层面有关,或者是需要有区权限的则在校务会决定之后在三天之内向上报教育局相关部门或教育局分管领导。凡“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应在决策之前征求学校党委意见、决策之后须向学校党委通报。

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为使我校教学常规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我校改革健康深入开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黎明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是对教学常规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在完成本细则要求的同时,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出自己的工作特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制定教研制度,加强教学研究

一、教研组制度:

1.加强教学研究、教改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准时参加教研活动。

2.每个教研组开学初必须根据学校的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活动计划, 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教研组长主持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确定一个主题,要有教师作中心发言,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所得。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好记录。

4.教研组长要及时总结教研、教改经验,加以推广应用,争取教研教改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5.学校对好的教研教改经验,总结或论文给予奖励。

6.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 开展公开教学活动。每个教师必须自选一、二个专题加以研究,争取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成“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 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 1+1>2 的效能。

建立学生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发展和变化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新机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一张试卷选拔人才的作法,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差异和特长,扩大评价的涵盖面,分散评价的关注点。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和实施,积极探索运用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实践活动记录及其他资料,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彻底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3.通过综合素质的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定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发展,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定使学生了解自己,发现潜能,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2.多元性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评价的关注点要多元化,方式要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体现个性差异。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全面落实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公平有效原则

要保证评定质量,做到公平有效。加强对评定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完善评价办法,增强评定工作的实效性。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评定工作水平。

4.可操作性原则

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和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和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鼓励各县区和基层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出符合评价要求,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的评定方式方法。

(六)制定教案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过程

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蓝图,是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教案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教案的撰写。

l.教师必须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要求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于上课之前一周撰写好教学方案。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课题、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和内容、课后反思或教后随笔。

见习期教师、考核期教师与教龄 5 年内的教师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写出详案, 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一环可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决定其详略。

教案可手写,可形成电子教案,教师还可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决定教案的格式。但反对教案的盲从与随意性,严禁复制与抄袭。

教案的执行。                                                      l.教师必须随带教案进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在课堂上体现。            2.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教师既要事先设计教学方案,又要依据教学进

展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

3.授课后,教师须认真反思自己实践过的教学,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及时撰写课后反思。

三、教案的检查。

学校将分阶段检查教案的撰写与执行。    

 1.期初:预备周检查教师第一周教案的撰写。

2.期中:定期检查:每学期不少于 2 次检查教案的撰写。不定期检查:行政巡课过程随时检查教案的撰写与执行。         

3.期末:教师整理一个学期的教案,并加以装订送教导处检查、加盖公章。

四、教案的保存。

教师须保存近三年的教案以备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聘用等使用。


(七)制定德育工作制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的小组,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二、组建以班主任、少先队、思品课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德育工作队伍,在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工作。全体教师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三、德育处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督导和评估,组织好升国旗、时事教育等德育工作日常性工作,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学生校内外德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培训、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五、加强德育科学研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六、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

七、指导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督促学科教学网德育目标的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有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气氛。

八、加强对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参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特别要加强学生家长、街道、派出所、媒体等方面的联系,形成学校为中心,周边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网络。

九、认真贯彻奖惩规定,负责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干部”、“文明班级”等。

十、班主任要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十一、班主任要认真培养班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十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十三、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接待日。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家访工作,认真接待家长来访,并做好记录。

十四、班主任配合德育处开展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德育考核。

十五、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要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并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十六、职工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爱护公务,坚守岗位,要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八)制定校园管理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为了保证我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的原则,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本规定,要求全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常规工作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定学校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和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学校师生应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学校每学期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每班每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现问题应及时并进行安全教育。各班要对学生进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教育、紧急电话(如 110、119、122、120 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各班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要立刻报告校级领导;学生旷课出走、失踪,班主任必须一天内进行家访;对事故的上报要形成书面报告。

4.实行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制度,填写值日登记表。

不经学校同意,各部门各班不得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或参加庆典活动以及参加其他活动。

建立安全工作定期例会检查制度,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校内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消防、基建等设施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要立即予以拆除。


(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维护校园治安稳定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我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处置体系,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我校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福建省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福州市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鼓楼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性罢餐、罢课、罢考、绝食、静坐、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

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校园内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事故灾难事件。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园水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 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气象、海洋、洪水、地质、森林、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对学校及师生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

6.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

(十)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我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加强我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我校建立并完善卫生管理相关政策与制度。

一、主要领导负责制。我校建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保健教师各负其责。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每日进行卫生巡视,做好教室与卫生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认真开展我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三、建立常规工作制。每年三月作为“健康教育宣传月”,以广播、讲座、板报形式进行以保护视力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两次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操的质量,开展我校视力普查普治工作。坚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四、完善疾病防控制度。切实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针对学生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工作制订具体防控宣传计划。

五、强化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隔离制度。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做好防治工作, 并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六、规范我校生体格检查制度。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建立和规范体检档案, 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我校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 开展我校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评价等调研工作,为我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规范保健室常规工作制度。我校卫生室要做好师生卫生保健工作,要做好伤病的妥善处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九)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一、提高认识

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迫切要求。学校党政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尊重、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益,把校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维护全体师生的利益,增强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真正把广大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关心的学校事务进行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

二、公开内容

校务公开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进行,抓住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校重大发展问题,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当前校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是:

1.办学情况。学校的章程、办学目标、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果等。

2.收费工作。学校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及减免政策。由总务处提供资料。

财务工作。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学校接受捐资助学经费收支情况, 特困生减免、补助及师生奖励经费支出情况,学校执行财务规范制度情况等。资料提供总务处。

4.干部、教师管理工作。学校内设机构及其岗位职责、中层干部选拔程序等情况, 教师招聘、聘用、调动、考核、晋级、奖惩和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及结果,其它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5.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公开或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事项。

三、公开形式

校务公开的形式坚持因事、因时而定,注重实效。对外 (学生、家长、社会)公开的内容通过校务公开栏、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形式。对内公开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同时采用有关会议、校务公开栏、等其它各种形式公开,教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组织教代会代表听取、审议学校的工作报告、校务公开工作报告,并对校长的述职报告进行测评。通过教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带动校务公开的推行。

总之,各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抓住“办事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等几个关键环节,促进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

(十)制定家委工作制度,促进家校沟通联系

第一条黎明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由各年级各班家长本着自愿的原则代表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家委会在林则徐小学校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的参谋和咨询机构,是家长会议的常设机构,是民主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第二条 家委会宗旨

团结全校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参与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条家委会主要任务

1.协助学校顺利完成教育及教育改革任务。

2.参与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的重大热点问题。

听取、联系、反映全校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对有关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把急需解决的意见、建议提供给校领导或老师,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大力支持学校工作,关心学生课余、假期生活,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等提供帮助,做好学校与家长的协调。

5.协助学校调节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争议。

6.探讨家校联系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某些倾向性问题,预防和控制学生违法犯罪,做好青少年保护工作。

7.积极组织好家长经验交流活动。

8.指导各年级各班家委会成员开展各项工作。


二、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减负增效提升质量

(一)作业管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执纪问责,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学校对师生和家长传达《通知》精神全覆盖;开展教师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全覆盖;开展专项治理全覆盖。实现“三个明显”,即学校规范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治理重点

(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零起点教学。教师要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新知识内容一律“零起点”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完整性。

(二)规范学生作业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严禁让家长或学生批改作业。

(三)规范教辅材料订购,严禁教师强制或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

(四)规范考试管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禁公布学生个人或集体考试成绩和排名等相关信息。

(五)规范家校沟通方式方法。严禁教师在家长微信群、QQ群中布置家庭作业;严禁在群中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严禁要求家长在群中完成每日打卡作业;严禁教师在群中点名批评学生或发表不当言论。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深入落实“三立即”要求,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市、区文件精神;组织全校教师研读学习,提高对作业的功能、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加关注作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切实落实。研究制定《学生作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规范要求、运行措施、工作流程,确保作业规范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1.建立协商制度,控制协调各科作业总量。

按班级做好课后作业量的学科平衡工作,由班主任负责协调、控制班级课外作业量,确保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

2.建立报备制度,把握作业源头的量与质。

对于作业布置的量和质,采取三级管理,即教研组长控制学科作业量和质——班主任统筹三科作业总量——教导处督查各年级作业质和量。书面作业每天报备一次,由教师报年级组长审核,审核合格后再布置;教师的《作业记录表》每周五上交教导处备查。

3.完善检查制度,加强作业实施过程监控。

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突出对作业设置、评改、反馈等环节的全程监控。要求教师作业过程“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编、精批、精讲”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记、有错必纠”。

(三)压实治理工作责任。校长亲自主抓,明确部门、教师各自职责,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履行专项治理工作责任,确保治理任务落到实处。围绕治理重点从“教师做得怎么样”和“学校管得怎么样”两个层面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彻底整改。校领导划分责任区,深入到每个班级微信群,监督检查群内家校沟通情况。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教研组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有效作业设计、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达标率等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激发教研组发展的内部活力。开展以作业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指导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运用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及时解决在作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总结和推广作业研究成果、作业改革典型经验,着力引导教师从作业改革切入,改进教学方法,向作业要质量。

(五)发挥家校工作合力。在依法保障教师履职的同时,落实家长在学生减负中的责任。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和落实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破除“抢跑文化”“重智轻德”“分数第一”等功利思想,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指导和强化学生的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培养学生坚持课外体育锻炼,按时科学作息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联动,共同履职的良好局面。

四、工作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林亭

副组长:李思智

组  员:鄢彩燕,林静,李华芬,谢宜芬

(二)做好整合文章

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学常规整体进行管理,一是与备课管理相结合:设置的课内外作业要在备课中体现,典型错误分析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二是与上课管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课内作业时间与质量;三是与评价管理相结合:将作业设计研究融入命题研修,要以命题的要求设计作业;四是与研修管理相结合:作业研究要纳入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提高作业常规实施质量,助力核心素养培养,促使作业管理功效最大化。

(三)接受社会监督

1.向全校家长(社会)公布学校监督电话 :059183706757

2.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至少开展一次有关作业管理情况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并依据反馈情况调整优化管理措施,主动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一、学校课外读物推荐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适度性。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三、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四、学校成立课外读物审核把关委员会,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五、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六、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七、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审核把关委员会要对学校图书室购买的课外读物按照12条进行严格审核,严格落实本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

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审核把关委员会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八、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学校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九、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学校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      

十、黎明实验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违规处理办法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课外读物审核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需要追究其他纪律或法律责任的,依纪依法移交相应主管部门处理。

(一)进校园课外读物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推荐的;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不符合本办法原则、标准、要求的;

(三)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四)接受请托、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的。

三、睡眠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黎明实验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养成科学的睡眠观念。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睡眠科普讲座等多种途径,向学生普及科学睡眠知识,明确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养成科学的睡眠观。

二、明确睡眠的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我校和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学校的作息时间。结合实际情况,上午上课时间为8:20,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

四、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我校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力争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五、加强手机管理。家长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家长要加强家庭手机管理,请家长做好榜样示范,防止学生因沉迷手机影响视力及正常睡眠损害身心健康。

六、安排合理的就寝时间。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00。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结合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制作个性化的作息时间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七、关注学生的睡眠质量。教师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指导学生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按时安静就寝,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反馈。

四、手机管理方案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同时也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特制订本规定:

一、携带规定:

1.凡黎明实验小学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通讯和信息设备带入校园。

2.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携带相关设备,须由家长填写《申请书》,经班主任同意且汇报教导处,由学校登记备案审核后方可携带。

二、违规处理

1.学生违规将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保安以及其他教职工均有权收缴;

2.因特殊原因携带手机的学生需按要求上交教导处保管,一律不得将手机带入教学区,在教学区使用手机,一经发现当场收缴,并由家长到校认领,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3.在考试时将手机带入考场的,发现后立即收缴手机,视为考试作弊,取消当场考试资格,考试成绩以零分处理。

4.校外需要用手机操作的任务:如调查问卷、查找资料等,必须有家长在场。

5.禁止学生在学校公用电源插座上给相关设备充电,一经发现,全部没收。如因充电引发火灾事故的,要追究责任。

三、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解决办法

1.校内配有公用电话,学生可通过公用电话保证应急需求,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2.放学时孩子没有联系到家长的,班主任老师和值班领导负责拨打家长电话联系。

四、此规定自2021年4月1日起执行,望全体同学自觉遵守。


五、体质管理方案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和学校工作具体部署,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实施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组长:李铭松

副组长:王心铃

组员:潘华泼、陈煜杰及各班班主任

1.学校制定《学生体质管理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实施第一责任人。

2.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各年级体育课程,一、二、三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四、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规范课程内容,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施内容

1.上足体育课一、二、三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四、五、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

2.体质健康测试。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年段进行测试。

一、二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三、四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五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X8往返跑。

3.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多项体育项目,包括长跑、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健身操、呼啦圈等等。

4.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学生提高体质活动。

2.加强对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两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制定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计划与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易操作、安全性强。

6.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竞赛活动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区督导的指导下做得更好。


11月督导自查报告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