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督导自评报告
作者:福州市聋哑学校 发布时间: 2022-11-16 点击次数:196

强管理、筑合力促发展

-----福州市聋哑学校两项督导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福州市聋哑学校是福州市直属听障类特教学校,创办于1960年,有着61年悠久的办校历史,集融合幼儿园、小学、初中、职业高中教育于一体。占地面积832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1.0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266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3名,;在编人员76名,有70名为专任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2名,一级教师28,初级教师29名,见习期教师1名,学科和骨干教师13名,有5名为研究生学历教师,93%以上教师为本科学历。秉承“以人为本,有爱无碍,和谐向上”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聋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宗旨,“创建海西优质聋校”的办学目标,近年,我校曾先后通过福建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获得“全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示范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文明校园省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发展的工作亮点

夯实政治堡垒,优化管理制度

我校始终以夯实思想理论为核心,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认真执行党务公开,规范党费收缴及使用,认真做好党员评先评优工作,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道德讲堂、廉政提醒谈话等形式,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在党建引领下,我校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先进个人近三年受县级及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有5名,其中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名,市优秀大队辅导员1名。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校工作,我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李朝霞校长统筹管理,林政副校长和张强副校长监督落实。建立健全《福州市聋哑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一线干部考察机制》、《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班主任(段长)等级考评细则》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福州市聋哑学校务公开实施办法》,规范校务公开的组织、形式、内容和程序,通过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充分发挥起学校各部门、各群体的组织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机制。同时定期制定三年发展目标和计划,引导各处室根据工作思路明确自身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做好工作计划与总结,扎实推进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学校还注重提高一线教师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校务公开等形式及时汇报工作进程,广纳收集一线教师创建意见与建议,并根据创建目标和具体的创建计划,定期组织分析我校创建工作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差距,提出整改意见,把学校工作的任务作具体分解,层层落实,分头实行,使学校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规范、有序地开展。

创建发展平台,构筑保障体系

  1、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均衡发展

我校教室配置均衡,现设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5间、实验室2间、劳技室2间、音乐教室1间、美术教室6间、舞蹈教室1间、图书室(馆)1间、阅览室1间、体育器材室1间、体育活动室1间、卫生保健室1间、少队部1间、德育展室1间、心理辅导室1间、档案资料室3间、会议室3间,满足学校各方面需求。2022年,我校教职工核定编制84人,现在职教职工76人,缺6人,临聘教师3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3人,班额平均不超过15人。

2、保障教育经费,促进稳定发展

根据闽财教指〔2021〕11号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21年特教学校“两免一补”补助资金的通知》、榕财教指【2020】110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特教学校“两免一补”补助资金的通知》、榕财教指【2021】44号《福州市财政局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1年特教学校“两免一补”补助资金的通知》,政府对学校有关公用经费拨付情况统一,生均公用经费人均9500元。学校2021年度公用经费为52.29万元。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14386元,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应发总额72396万元,实发总额72396万元。2021年,学校年度公用经费 52.29万元,年度教师培训经费0.4863万元,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占全校公用经费比例为0.93% ,培训769人次,其中参加国家级线上培训达41人次,省级培训达3 人次。学校教师人均培训时长90学时,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58人,完成率是100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特殊教育扶持力度,根据福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若干措施》(榕教综〔2021〕8号)的文件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特殊教育岗位补贴从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500元”。

严守招生规划、开齐开足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的招生文件进行招生工作。面向福州各县(市)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招收适龄听力和言语障碍儿童入学,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对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应收尽收,保障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同时根据教育局对随迁子女入学的要求,建立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不拒收随迁子女。加强控辍保学,近三年初中巩固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我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坚持根据方案要求,按课时标准及课程设置要求开课;以《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为教学指南,制定合理的课程难度及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落实校本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按照国家双减规定要求进行考试,从未组织参加各类选拔考试、竞赛、等级等活动,不以考试成绩给学生分班排位。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活力

1、均衡教师配置,合理安排课程

2021年,我校教职工核定编制为83人,现在职教职工为75人,教师学科结构满足《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教育教学需要,做到了基本合理配置,不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老师的情况。

2、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研促成长,以专业促发展。进⼀步加⼤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以“让教师与学校⼀起发展,让教师与学⽣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法开展培训工作。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培训方面,优先考虑中青年教师,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同时通过结对带徒的形式,促进共同成长。

除了教学专业的成长,我校还培养教师烹饪、种植、健身等兴趣,鼓励教师参加朗诵、插花、太极拳等比赛,力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在2022年福州市教工第34届“耕耘杯”太极拳比赛中,我校获得三等奖,充分体现了教师团体的合作共进的特质。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创建数字化校园

     我校作为福建省特殊教育“数字特教”改革试点校之一,一直不断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积极探索“智慧、高效”的特殊教育课堂模式。因此,我校特别注重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通过理论研修、专家讲座、考察学习、观摩听课、实践操作等形式,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人才支撑。2021年,学校教师参加了2021福建省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培训,以培训为契机,各教研组为每位教师选择合适的能力点作为研究方向,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组织信息技术教师为教师们做《微信公众号制作》、《微课的制作》、《希沃白板及软件的使用技巧》、《希沃剪辑师的使用技巧》、《问卷星的教学使用与操作》等相关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们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与信息素养。

目前,教师每节课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已经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向数字化学习转变,学生可以通过我校自主开发的聋校特色信息化精准教学个性化练习平台自主进行五笔打字练习、计算机高考练习、英语单词练习、数学计算练习,在交流互动,深化探究,评价反馈中,教师通过平台分析学生数据,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进行错题跟进练习,定制个性化教学内容,精准教学。同时,我校还利用人人通教师空间、UMU、问卷星、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小猿口算等平台及程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发布、课堂评价、数据统计、课后答疑等教学功能,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反馈,实现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将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融为一体,利用微课、直播教学、线上学习平台、线上学习资源等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紧密融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组织教学,将课堂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为后疫情时代的学习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

2022年5月26日、27日,由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我校承办的“聚焦数字课堂,提升学科素养”专题研训暨福建省“数字特教”改革试点校活动顺利召开,我校执教了涵盖体育、英语、数学、语文、信息技术、学前融合美术、音乐律动等学科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立足学生身心发展,从教材处理、组织形式、融合教育、生活迁移等多角度、全方位呈现数字化教学与学科融合的有效尝试,积极构建高效数字课堂,各位专家及教师对我校8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与充分的肯定。

(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育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为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队年段长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形成⼀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务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强化榜样引领感召,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争创优质特殊教育的热情,我校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加强广大教职工员工的法治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为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讲座;9月份为师德师风建设月,组织每一位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同时举行庄严的师德宣誓仪式并为教师亮灯等活动,在教师节开展表彰大会,赓续榜样示范力量。不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学习及警示教育学习;根据《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组织校外托管有关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榕教办人〔2022〕9号)精神,围绕教师从事有偿托管问题全面开展自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家长针对教师从事校外托管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开展师德学习内容宣传解读,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师德学习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集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公开师德举报电话和邮箱,主动接受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在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为净化节日风气,持续正风肃纪,推动纠正“四风”常治长效,通过教职工大会、微信提醒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2、依法育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校积极倡导人文主义教育,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以德育为先导,智育、体育为基础,劳育、美育为延伸,推进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加强学校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结合当下热点,以军训、班团队课、主题教育、节日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法制宣传、形势教育等形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和礼仪文化,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制定《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发放《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致家长一封信》,对手机、睡眠、读物、体质、作业等五项管理事项进行针对性引导。重建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设置多元、立体的岗位,设立“文明礼仪岗”、“防疫卫生岗”、“志愿服务岗”等不同的服务岗,在文明问好、维持校园环境与秩序中培养自主管理意识;鼓励学生走到阳光下,真实感受田园劳动的特别和美好。2021年9月立项市级德育课题《聋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有限的校园内开辟一块“快乐农场”,开设“绿色农夫岗”,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教育”,在多样化的“岗位”中让孩子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自身的价值。

3、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指导,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我校完善家委会建设与管理,制定《家长委员会制度》,完善《家长委员会职责》及《家长委员会具体工作》,保障家委会健康运行;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办好家长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福州市聋哑学校网络家长学校”相关文章,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学校配合共建家校联盟体;从严指导监管,年段长、班主任均加入相应的家委会网络群组,随时倾听意见与建议,引导家委会规范运作;积极推进教师家访工作,定期开展家长会活动。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线上家长会,围绕疫情防控工作要点、相关政策法规学习和居家学习家庭教育指导三个方面引导家长从政治和大局出发,会同学校一起贯彻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并结合当下疫情情况制定《陪读家长管理办法》,做好陪读家长管理,随时关注学生及陪读家长状况。

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心理健康工作

以班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校心理辅导室与心理咨询热线为沟通手段,坚定学生、家长抗疫信心,保持心态阳光、理性、平和。做好学生心理委员培养工作,用足用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及家长资源,积极开展个体咨询、亲子咨询工作,同时认真梳理运用好“一生一档”,建立“1+X+1”的援助机制,通过《福州市聋哑学校节后心理测评》量表测评、平时观察情况、家访了解情形、班干部和心理委员报告等方式进行初步筛查,在此基础上,运用《scl90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精准检出需要高度关注或需要转介治疗的特殊学生,建立心理特殊生档案,利用“1+X+1”的援助机制予以精心指导、精准帮扶。2021年至今,我校开设心理团辅活动累计11场次。

5、落实“双减”政策,丰富校园生活

协同家校育人合力,严控书面作业。我校严格执行“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注重学习与德育、健康、艺术培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开设烹饪课、缝纫课等劳动技能课,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题,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落实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组建校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因材施教;通过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早锻炼、眼保健操、广播操、课后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每年举办运动会、科艺节等活动,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我校作为全国中小学非物质文化传承校,始终以“语训奠基础,技能促发展,文体促提高”作为办学特色,开齐开足文体课程,在保证学生广播操、晨跑、体育课、篮球、足球、跳绳、羽毛球、舞蹈、健美操、乒乓球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把软木画、漆画作为必修课程,促进学生技艺传承。同时与福州市歌舞团和福建省歌舞团签订合作协议,邀请市歌舞团和省歌舞团的老师分别来校指导学生进行舞蹈训练。2021年5月27日,我校举办 “唱支红歌给党听”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喜迎建党百年华诞,省残联副理事长林峰、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陈浩、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王丽俐、福州市教育局体卫艺语处处长苏夏铃以及辖区派出所等共建单位和兄弟学校的来宾参加;7月,学生漆画作品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展示,漆画坊获得福州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二等奖。舞蹈节目《望灯红》、《墨梅》在第十一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福州市中小学生原创舞蹈大赛中分别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和中学组一等奖;其中,舞蹈《望灯红》还参加省七艺现场展演(舞蹈专场),并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比赛获得二等奖。2021年以来,学校增设了旱地冰壶运动项目,引导学生掌握冰壶运动技巧,体验冰雪运动乐趣。12月,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第六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示范活动暨旱地冰壶城市挑战赛,揽括听力组前六名;2022年5月,我校啦啦操队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获得中学组第八名。

6、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目前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留守儿童11人,学校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加强与教师、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幸福快乐成长。

两项督导自评报告
微信扫描分享